【绍兴市人民医院】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最新信息 >>文章浏览

中风查因一定要做血管造影检查吗?

日期:2015/11/28 12:25:17  来源:绍兴市人民医院

   核心提示:62岁的黄大妈突发脑中风,一直没有查清中风原因,在出院时医生特别交待她要尽快做一个血管造影。那么,查找中风原因,是不是必须做血管造影才能检查清楚呢?

  62岁的吴大妈突发脑中风,经过两个月的保守治疗,即将出院。由于医院设备有限,一直没能查清中风原因,因为吴大妈并没有“三高”慢性病,只是患有骨质疏松,究竟为何突然脑出血,她和家人都想弄明白。入院以来拍过三次普通CT片,但是经治医生说,CT片看不出什么病因的,像吴大妈这把年纪可能是动脉硬化、血管畸形,但也担心隐藏有动脉瘤,动脉瘤的可怕之处在于像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危险。所以,该院医生在出院时特别交待她要尽快做一个血管造影,找出中风的原因,并且强调血管造影是目前筛查中风原因最准确的检查方式。

  那么,查找中风原因,是不是必须血管造影才能检查清楚呢?请听听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博士、主任医师陈国东的专业意见。

     血管造影很精准,但有创需住院

  对于脑血管性疾病的查因,是不是血管造影最为准确?陈国东点头肯定,血管造影98%以上能够确诊。目前所说的血管造影通常是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,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,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,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。

  随着科技的发展,DSA不但能提供清晰的颅内外血管,如颈部动脉、大脑前动脉、大脑中动脉、椎-基底动脉等的二维图像,而且还可通过类CT扫描和重建提供逼真的三维脑血管图像,同时还具备动态观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,所以,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,特别是对于动脉瘤、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,更是最佳的诊断手段。另外,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,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。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、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。

  “DSA对脑血管病诊断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。然而,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,所以对脑血管病一般不作为首选或常规检查方法,需要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,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。”陈国东提醒道。

  适应症:①脑出血性疾病: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/或脑内血肿,可由动脉瘤、动静脉畸形、硬脑膜动静脉瘘、海绵状血管瘤等引起。②脑缺血性疾病:表现为脑梗塞等,病因有颅内外血管狭窄、心源性栓子脱落所致脑动脉栓塞等。③颅内占位性病变,如颅内肿瘤、脓肿、囊肿等。④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。⑤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及脑血管循环状态。

  禁忌症:①对造影剂过敏者。②严重心、肺、肝、肾功能不全者。③全身性感染或动脉穿刺部位感染。④难以纠正的凝止血功能障碍。

  “很多病人及家属,只知道血管造影准确率高,对于检查前注意事项、危险性,并不了解。”陈国东指出,脑血管造影一般要住院才能检查,“它是一种有创检查,事先要在患者的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放入动脉鞘,再从动脉鞘内将导管按需插至头颈部动脉内,检查时注入含碘的造影剂,即可使脑血管显影。”既然是入院,那么入院检查是一定要做的,所以相对有点麻烦。

  血管造影既然是有创检查,那么就有一定的风险。临床上常规选择股动脉入路做血管造影,是因为它比较粗大且浅在,体表能摸到,容易穿刺。由于导管从股动脉到达脑血管的途径较长,导管从人体大腿的股动脉进入后,还要通过髂动脉、腹主动脉、胸主动脉再至头颈部动脉及分支内,一路经过许多重要的血管和脏器,稍一不慎,容易导致血管损伤,引起血管阻塞或出血,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由于拔除鞘管时还有出血可能,还需住院观察一两天。而病人因为术后大腿要制动,需要住院最少24小时。

上一篇:

专家提醒中年人体检不要忘了骨密度检测

下一篇:

常用电脑者 体检时最好测一下眼压

Copyrights 2005-2024 导医网 版权所有